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文化 > 如何研究学生的眼神

如何研究学生的眼神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6W 次

过学生的眼神[①],班主任能分析出学生的内心活动。在班级生活中,如果内心有什么想法,必然会表露在自己的眼神上。因此,如何通过关注学生的眼神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心态,对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沟通具有重要意义。眼神的交流是班主任和学生建立起有效沟通的理想前奏。那么,班主任应研究、分析学生的眼神呢?

一、眼神误读的危害
(一)读不懂眼神的危害
由于一些班主任缺乏眼神研究的基本素养,经常会使师生的交流陷于失败之地。比如,当班主任发现学生斜着眼看自己的时候,往往会想:他用十分轻蔑的眼神看着我,不尊重我,我得收伏他。但是,这个眼神中,实际上还包含另外的含义:学生不愿意和班主任交流的当前的话题,或者是表示学生对班主任提出的话题非常有兴趣,但是又不想让班主任识破。再比如,当学生看着别的地方和班主任交流时,班主任可能会提醒学生:在你说话的时候,看着我的眼睛。班主任说这话,就表示班主任在怀疑学生可能撒谎了。实际上,这还有可能表示学生不想交流这个话题,也可能是学生害羞。
(二)误读眼神的危害
班主任如果选错了眼神解读的方式方法,更会使师生交流走向失败。比如,班主任批评一个犯了错误的异性学生时,如果看着学生的眼睛和嘴巴之间,尽管班主任的话语非常严肃,但学生在听班主任说话时候也会表现出漫不经心的神情,这样就会削弱班主任的教育效益。如果班主任看着学生的双眼与胸部之间,就会让学生感到窘迫,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在这一情境中,如果班主任看着学生的双眼和前额之间的地方,并用低沉、严肃的语调说话,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严肃、认真的教育影响。
在这一假设情景中,班主任的眼神投放的位置正是日常工作中常用的社交注视、公务注视、亲密注视。前两种假设,由于班主任选错了注视方式,自然无法理性地解读学生的眼神,无助于教育效益的产生。

二、解读眼神的参考指标

(一)常见眼神的寓意
◆视角层面。正视:表示谨慎与庄重;斜视:表示冷淡或轻蔑;仰视:表示傲慢或景仰、思索;俯视:表示关切或羞怯、忧伤。
◆视线层面。长而硬的视线是直视:表示关注或敌意;长而软的视线是虚视:表示询问或期待;短而硬的视线是盯视:表示专注、执着或仇恨;短而软的视线是探视:表示慈爱或关心。
◆眼神特征。诚实:目光正视、平缓沉静;呆滞:目光无神、反应迟钝;敏锐:目光锐利、锋芒毕露;兴奋:眼神明亮、热情奔放;焦躁:眼眶暗缩、神情不安。
(二)研究学生的眼神的角度
◆眼神的关注对象:学生是否在看班主任。
◆眼神的关注方向:学生是否以正眼(或斜眼)瞧着班主任。
◆眼神的关注位置:学生是由上往下看、由下往上看班主任,还是由左向右、由右向左看班主任。
◆眼神的集中程度:学生是否专心地看着班主任,还是眼神飘渺,不知究竟是在看什么地方等。这些表现所代表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瞳孔的变化程度:瞳孔的变化意味着学生心情的变化。
(三)学生眼神的基本内涵
◆眼神的关注对象:班主任与学生的眼神相交,表示为学生有意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如果学生完全不看班主任,便表示学生不愿意与班主任沟通,最起码对班主任提出的话题不感兴趣。一般认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班主任的沟通的学生较为诚实,当然了,学生不一定是自始至终地盯着班主任不放。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初次见面就不看着班主任的学生,班主任应仔细应对。
◆眼神的关注方向:学生正眼看班主任,说明学生想和班主任沟通;如果是斜眼看班主任,说明学生和班主任交流的愿望不高,或者是表示对班主任提出的话题非常有兴趣,但又不想让班主任识破。
◆眼神的关注位置:作为学生,虽然并未做任何错事,但和班主任交流时,眼神常常由下而上,而且往往显得软弱无力,或者是目光柔和。一般来说,在交往时,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移开眼神。
◆眼神的集中程度:被班主任或其他同学注视时,便立刻移开眼神的学生,大都有自卑感或身体缺陷。
◆瞳孔的变化程度:随着学生的态度、情绪从积极转向消极,瞳孔就会由扩张转向收缩,反之亦然;当学生兴奋时,瞳孔会比原始尺寸扩大四倍;当学生生气时,瞳孔就会收缩。
(四)眼神解读的相关敏感区域
眼神的解读,要和眉毛、鼻翼结合起来。学生的眼神内涵的表达,往往和眉毛、鼻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解读眼神的方式方法

(一)个别谈话时:选用公务注视与亲密注视
初中以上学段,选用公务注视。运用公务注视时,班主任应将眼神大致地落在学生两眼及前额之间的小正三角区。特别是当学生违反了学校班级纪律,班主任对其做思想工作时,运用这种目光注视学生,不仅能有效地保证班主任能够把握谈话的主动权,而且也不让学生感到局促不安。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班主任可扬眉微笑,用轻轻的一瞥表示兴趣。交流逃课等特殊问题时,班主任就不能再微笑,眼神里传达出是一种严肃的意味。
小学阶段,选用亲密注视。班主任的亲密注视区域在小学生的双眼与胸部之间的大倒三角区。班主任选用这种注视行为,会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可无拘无束地与班主任交谈,有利于班主任适时地引导学生。
(二)校园相遇时:选用社交注视
一般地说,班主任在教室内或其他公共场所与学生交往时,宜用社交注视。这时,班主任要将眼神落在学生的两眼到嘴之间的小倒三角区。社交注视的有效运用,会让学生感到来自班主任身上的和蔼、亲切、温暖,学生在班主任面前就能安全地畅所欲言,班主任也便可不失时机地与学生沟通上三言两语,使这样一次简单的相遇变的富有教育内涵。
班主任与学生相遇时,面对学生的问候,切不可漫不经心地眯着眼看学生,或者根本就不看学生。这样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高高在上,或者无视自己的存在,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产生对班主任的反感。
(三)自习课时:选用环视与巡视
1.环视的有效运用
上课铃响后:班主任面对整个教室,环视全体学生,一班把目光放在最后的以一排和倒数第二排之间;也可把视线投放到不认真上课的区域。
2.巡视的有效运用
不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操场上,班主任走动时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尽量保证观察现场的原始性、学生行为的常态性与自然性。班主任即使发现了学生的眼神有特殊之处,也不要拿手机、相机、录像机拍摄图片、视频,一旦被学生发现,会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
教室里安静时:学生们如果安静的学习,班主任如果想观察学生,但又没有明显的目标学生,可以选择环视,当与学生的目光遭遇时,微笑着和学生对视一下就离开;如果实在“无事可做”,班主任也不想观察学生,坐在讲台上时,班主任的目光既不能看门口窗外,也不可盯着屋顶、墙壁,看着正前方就可以了。
教室里有骚动时:班主任要用提醒的目光关注相应的学生。比如对着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眉头一皱,眼睛眯缝一下,学生看后会受到提醒。当然了,歪头、手势等动作不要太剧烈,以免干扰其他同学正常学习。
(四)自己上课时:环视的有效运用
上课铃响后:班主任面对整个教室,环视全体学生,一班把目光放在最后的以一排和倒数第二排之间;也可把视线投放到不认真准备上课的区域。
讲解时:班主任要平均分配目光,保证不出现视觉盲区;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通过环视也可以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班主任的环视虽不一定要看清楚每一位同学,但要照顾到教室的各个方位,并且要合理把握环视的速度。讲课前的环视不可过慢,否则会耽误太长时间;讲课过程中的环视可适当放慢,也可依据需要让目光在个别学生身上作短暂停留,但时间不宜长。班主任运用环视要注意遵循一定的线路,不能杂乱无章,也不能过于频繁。否则,班主任的眼珠不停地环视,会让学生们感觉到班主任的讲课内容不真实,或者认为班主任上课不庄重、不诚实、不投入。不要长时间盯着一个学生看,这既让学生本人不舒服,也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分神。
学生开始回答问题时:班主任切忌选用怀疑、审问的目光,而应投以信任的目光。
学生答题不畅时:班主任应用期待、专注的目光,而不能用不屑、烦躁的目光看着学生。
学生回答错误时:班主任的目光应带着安慰和惋惜,而不是取笑、指责。
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时:班主任应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
课堂讨论出现分歧时:不管面对哪一方学生,班主任都应选用期待、鼓励的眼神;不能用目光传递班主任对某一方学生的袒护、压制或打击。
学生对班主任的讲解质疑时:班主任切忌用不屑、烦躁、敌视的目光和学生交流,应投以高兴、宽容、赞许的目光。
(五)特殊情况的方式方法选择
当班里出现公务损坏却无人承认时,班主任可以在教室简单提醒后,站在讲台上用目光进行巡视,不关注这个问题、“心中有鬼”的学生往往不和班主任的目光碰撞,那些“心中无鬼”的学生会坦然地用眼神和班主任碰撞、交流。

如何研究学生的眼神

[①]“眼神”并不是一个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视野分析,这里的“眼神”实际上指的是“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