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文化 > 《黑王子》中主人公布拉德利自我价值的实现

《黑王子》中主人公布拉德利自我价值的实现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W 次

  摘要: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兼小说家。其小说具有情节生动、视角独特,哲理深邃的特点。她的代表作《黑王子》是哲学领悟与写作艺术的完美融合。小说讲述了一段悲壮的爱情,为人们展现出善的哲学概念,道出了善的崇高,爱的伟大。本文通过探讨主人公布拉德利自我价值的实现,旨在鼓励人们应该去除自我主义,不断地信仰善、追求善,感受爱最终才能达成真正的自我实现。这对如今信仰缺失、无所追求的人们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黑王子》中主人公布拉德利自我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默多克;《黑王子》;自我价值

小说《黑王子》讲述退休职员布拉德利・皮尔逊准备离开伦敦,前往意大利进行艺术创作。却在出发前发生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悲情故事。最后虽如愿去到意大利,但却是在狱中完成他的创作。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从布拉德利已经破碎的人生出发,再到其在狱中对有序人生的自我重建,深入剖析了布拉德利自我实现的绊脚石是自我主义,而他自我实现的垫脚石却是“去自我”以及对善的追求。

  一、主人公自我的复杂性

  (一)生活自我

《黑王子》里的布拉德利在生活中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他与别人关系平平,也不愿出入别人的生活中。即使去意大利前,他所关心的也是自己的事。在故事开篇,“我”字被反复提及,他的自我至极,可见一斑。但他最自我的部分还体现在对妹妹普丽西娜的忽视,以及对前妻弟弟弗朗西斯的漠然上面。

作为他唯一的亲人――妹妹,布拉德利并未对她表现出浓烈的亲情,这主要来自他的童年记忆――父亲的卑微及母亲对妹妹的溺爱,这让他与他们感情淡薄。即使他很爱母亲,但这种爱却很痛苦。童年的阴影让他想爱却不敢爱,最终导致他的脆弱、敏感,不合群。当普丽西娜因婚姻受挫向他寻求帮助时,这种冷漠的自我使他没有表现出作为哥哥应有的热情,不是搪塞,就是不管不顾,甚至会让她前妻或者前妻弟代为照顾妹妹。他对普丽西娜的冷漠源自他对失去亲人的恐惧而不敢面对亲情。母亲去世,他很想把爱多分一点给妹妹,但当妹妹婚姻失败表现出软弱时,布拉德利也看见了自己的软弱,而这样的软弱正是自己不敢正视的。所以他选择逃避,不敢面对失去亲人的恐惧。正是这种逃避,才会使他在与朱利安私奔时导致普丽西娜的自杀。

弗朗西斯・马娄贯穿整个故事,他是布拉德利最讨厌的人,甚至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让他反感。但他却是最清楚布拉德利的人,甚至是故事的另一个他,一个真实的布拉德利。而布拉德利却一直很自我地讨厌他,甚至说要与弗朗西斯这类人划清界限。但是在布拉德利所经历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弗朗西斯都在他旁边,而且帮助了他。这两种互补,让布拉德利不敢面对自我,一味逃避正视自我,最终导致缺乏弗朗西斯做人证而铃铛入狱。

  (二)艺术自我

作为以艺术为生的布拉德利,能够创造出一部无与伦比的著作是其毕生的追求。但四十年来他只出版过三部小说,与之对比的就是他的好友阿诺尔德,却在创造的路上收获颇丰。布拉德利却不这样认为,他自我地认为阿诺尔德的创造不够严谨,应该在还没有创造出好的作品之前保持缄默。但阿诺尔德却认为艺术是一种娱乐,不应该被束缚。正是这种差别让他们对待艺术以及家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一个大胆去爱,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正是这种艺术追求的不同,让布拉德利虽对阿诺尔德以朋友相称,但当他看见阿诺尔德妻子自杀时,“内心涌动着一种不安却又兴奋的异样感觉”。而他与蕾切尔的情人关系更是想让阿诺尔德出丑。但布拉德利对阿诺尔德的嫉妒,却也反映出他对自我艺术的“不自信”与否定。阿诺尔德其实就是布拉德利另一个“自我”的存在,并以此作为理想追求。所以阿诺尔德是布拉德利在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三)欲望自我

不论在布拉德利的生活自我,还是在艺术自我中,他欲望的自我都存在。只不过贯穿全文的是他精神与肉体的矛盾罢了。主要体现在他与三个女人的故事里。而她们的存在不过就是布拉德利内心的欲望、精神及道德的外在表现罢了。他与蕾切尔的情人关系,多数是占有的欲望,他不了解她,除了“空虚与焦虑”剩下对她的感觉全是装出来的。可见蕾切尔的存在就是对布拉德利欲望自我的一种描述。正是这样,才使得他在与朱利安交往时,还怀念蕾切尔“温暖丰满的躯体”;而对于前妻,布拉德利更是在“强烈的男女的性的吸引下”而结合。但离婚的他依旧离不开前妻,甚至在阿诺尔德与前妻暧昧时,他会嫉妒,甚至质问。

  二、自我价值的追求

  (一)从“自我”到“无我”――对善的追求

作为有精神追求的布拉德利,在生活中、艺术里、爱情中都有着自己的参考对象。然而生活中妹妹的去世,艺术上阿诺尔德的离开,感情中朱利安的抛弃都让他的多重“自我”一一死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布拉德利以“自我为中心”思想的失败,并从“自我”开始走向“无我”的对善的追求。在布拉德利对朱利安产生爱时就已注定他要走向“无我”,为了朱利安忘掉一切,包括“自我”。最后朱利安的离开,也让他开始了善的追求。首先体现在对爱的追求上,布拉德利最开始基于欲望而与蕾切尔交往,与前妻纠缠,但在善的追求下,他开始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敢于承担责任,而体现出欲望被“善化”;其次,善的追求还体现在对生活中的偶然性勇敢面对。他努力去认识周边的人,与前妻和解,准备阅读阿诺尔德的著作,感谢弗朗西斯等一切看似很难的事。作者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来告诉人们人的生命、命运充满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而人生没有一套说明书来让每一个人按此操作。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偶然性,并不断在现实中完善自己。

  (二)对道德自由的追求

故事的主人公布拉德利是一个有缺陷的人,但作者在故事结尾还是给了他充分选择生死的权利。这一次布拉德利开始对别人负责,并承担所有的责任。像他所说,这是一种赎罪的爱。从最开始布拉德利充满自我的封闭,到最后平静却饱含深意的选择,他的生命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虽然不同,但却足够诠释道德层次上的“自由”。布拉德利想要逃离伦敦,潜心写作,他认为这是他的自由。但这是完全建立在自我基础上的自由。现实生活中的偶然让他的生活被打扰,可见他的自由是一种社会化的自由,不可能都实现。但在故事最后布拉德利决定接受指控来赎罪时,他开始去自我,并关注和尊重别人,没有怨恨和嫉妒,内心充满平静。他完成了爱的升华,向了善,也完成渴望的艺术作品,实现了道德上的自由。

  结束语

《黑王子》中,作者通过布拉德利在艺术、爱情、和对善的探索等方面的分析向人们传达出:虽然世间冷暖、世事多变,但爱与善却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是人类得以繁衍的基础,也是引导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力,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爱与善是互补的,又是递进的。爱是对善的外在表现的体现,善是对爱内在驱动的神力。故事中的布拉德利圆满地完成了他的向善之旅,最终得到了心灵的救赎。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默多克关于善的哲思更凸显出不凡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创作,默多克为人类的生存指明了方向,她不愧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蒋婉竹.让他者说话的艺术―默多克书写中的自我与他者[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2]刘剑锋,陈晨.“厄洛斯”的两面性――小说《黑王子》中的爱欲伦理叙事[J].社科纵横,2011,02:171-173.

[3]徐明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女性自我身份的解构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艾丽丝・默多克著.萧安溥,李郊译.《黑王子》[M].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8.

[5]尹丹,曲彬.解读默多克小说《黑王子》中的自我价值实现[J].理论界,2014,08:126-129.

[6]张蔚.艾丽斯・默多克《黑王子》的非线性叙事技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