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文化 > 英美文学的论文文档

英美文学的论文文档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7W 次

英美文学是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窗口,是英美国家文化的知识瑰宝,是英语语言的精粹和重要载体。下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文档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的论文文档
  英美文学的论文文档下载篇1

论英美文学的价值观及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介绍了文学的内涵,并论述了英美文学的特征及功能,揭示了英美文学的价值观及现实意义,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英美文学;价值观;现实意义

引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文化,而文化的载体是文学,处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文学是利用语言的途径去反映社会现象、表现作者感情的一个艺术形式。英美文学中充满了理性主义及黑色幽默,与当今社会相比较,使得人们更加了解人类社会,英美文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文学的内涵

人类的劳动是文学的起源。比较早的有记录的文学是中国的《诗经》、古希腊的《伊利昂纪》和印度的《罗摩衍那》等作品。文学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表现或者呈现一个阶段内的社会生活及感情活动的艺术。

著名学者洪志刚曾经说过文学和人生的关系:人生有多么的丰富多彩,文学就有多么的丰富多彩。这是因为文学起源于生活经历,因此文学是随着人生的丰富性而变化的;人生有丰富精彩的可能,那么文学就有丰富精彩的可能,人生的状态呈现多样化,文学能够把人生的多种多样的状态描述出来,有完美的人生、戏剧化的人生等多种形态都能一一描述。人们可以通过文学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他人的人生经历。

2.英美文学的特征及功能

2.1英美文学的理性主义

著名作家索尔·贝娄是英美文学理性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阐述了拜金主义的根本原因,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下,人们所表现的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之间的矛盾,及因此埋藏下的精神隐患。索尔·贝娄揭示了工业时期人们的所面对的困难。以作品《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为例,该作品为读者展现的是工业后期社会的消费面貌,体现了“把消费作为重心”的工业社会后期人们的生活状态,讽刺了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同时把对消费主义的批判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例如作品《赫索格》,深刻地揭示了工业社会后期的异化的物质化,体现了人类与自己、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等的异化物质化联系。在作品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变成了一种消费的联系,人和人之间不再有亲情和爱情。《赫索格》充分体现了对这种不和谐关系的深深悼念。揭示了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因此导致的种种悲剧。

在一个由GDP控制所有的时期,以GDP来体现生产力的先进性,体现社会是否进步的时期,把金钱作为衡量标准的时期,索尔·贝娄的作品就成为了一个现实的缩影。所有人都是以赚钱为目的,为了功名而活着,这样值得吗?电视媒体也在大肆宣扬明星名人,基础劳动人民成为了贫苦和愚昧的代表,这能体现进步吗?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推动GDP的增长,可以对GDP起到影响作用。索尔·贝娄的作品阐述的人价值观被物质化正是当今社会的悲剧。索尔·贝娄的观念是科技的大幅度提高也不一定能够为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他对科技的批判与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的弱化、人们的幸福程度低这一状况相符合。同时,他还反思了工业时代后期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演变和文化的弱化之间的关系。

这两部作品都深深体现了值得人类思考的哲学问题,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命运、精神面貌等重要问题的重视,例如自我认识、道德和真理、个人与团队等问题。索尔·贝娄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反思是他对工业社会后期消费主义和物质观念做出的反应和回答,同时也是对工业社会后期的没有深度、情感流失现象的一种拯救方式。向读者反映了工业社会后期的荒凉社会现状,即使是这样,他仍然对工业社会后期抱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他拥有一种情感支撑,整个作品都散发着乌托邦情感,展现了一种理想主义文学。在这样一个物质至上、玩乐至上、道德沦丧的时期,索尔·贝娄对精神的重视、对精神乐园的追逐和勇于面对人类灵魂深处的精神,以及他提到的拯救计划,都体现了著名文学大师的人道主义情怀。

2.2英美文学之黑色幽默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一部现代版小说流行起一种情感模式,并且称之为黑色幽默。这在西方文学领域内的地位很高,尤其是在二战之后。黑色幽默有两个别名,一是大难临头的幽默,二是绞刑架下的幽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感。黑色幽默能够以一种痛苦、无奈的苦笑取代了传统戏剧的嬉笑,并且用荒诞的方式消除戏剧的话记性;而这种荒诞也将传统悲剧中的严肃情感有利缓解;悲愤的情感使用大学来表达,替代传统悲剧的触痛感;而传统悲剧中过于悲痛的情感用一种无奈但是又认命的精神来代替;黑色幽默中比较凄惨的感情都用大笑来替代,而这种悲剧情感也被用荒诞的方式宣泄出来;因此形成了一种新型艺术,与传统的喜剧和悲剧情感都不同。这种情感有笑,但是笑声却透漏着悲伤和凄惨;也有悲伤,但是却用笑声来表达。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美国具有丰富雄厚的物质和资金财富,但是情感和精神相对比较缺失。社会意识如同大海般狂风不止,惊涛拍岸,沸腾不止。当时有著名的文学学术的学者评论,那个时代的美国是历史上最为荒诞的阶段。那个阶段的美国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与未来的发展感到不安,情绪较为焦躁,并且这种现象愈来愈严重。

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很多作家选择一种较为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使用一种自嘲、可笑甚至病态的幽默来表达内心的绝望。如今的世界环境仍然不是很平静,对于黑色幽默小说要做出新的评价,对人民的社会意识和对战争的不利面都有很大作用。约瑟夫·海勒是美国的著名作家,曾经发布了名为《第22条军规》的黑色幽默学派的著作。而实际上“第22条军规”可以看做成圈套:军人如果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就必须本人向上级提出停飞的书面申请;而这样的军人能够判断自己精神有问题而无法正常飞行,又一方面说明军人本人头脑清晰,不允许停飞。

无论自己多么努力地想摆脱,但是都无法成功。虽然“军规”没有形成书面的文字,如具体的规章制度等,但是却无形的存在于军人之间。没有人可以忽视它的存在,但是又都无法清晰的了解它。而军规如果转型为实际的具体内容变化性就很强,但是又没有人能够掌控它。它描述的情景实际上就是当代的伊拉克或者阿富汗战争等,其迫害力和杀伤力很强,甚至翻天覆地,将个人生死荣誉、官僚的政治性、虚伪的道德和所谓的郑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也就是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彻底毁坏了伊拉克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

已经被打碎的玻璃想要恢复原样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于目前情况来说,即使是布什或者布什政府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无法脱离第22条军规的约束。而第22条军规能够原封不动地体现出美国的腐败性质。在美国的真实生活中,能够看到社会、官僚、政府和战争的多么疯狂、腐败和荒诞。而我们实际所生活的环境中,也未必不是黑色幽默啊。  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加说过人类社会共有两种现象比较荒诞:第一就是生命体看起来愈来愈和机器相似,第二就是机器又更像具有生命的物体。人类对异化也就是对机械化会提前表现出忧虑的心情。而黑色幽默利用一种夸张的笑让人们做出警觉,以此激发人类对生活的看法;更加希望人类能够挽救社会,或者在出现震惊的时候能让人类对美国的现状有个更理性和清晰的认识。甚至是全国每个国家的现状。

3.英美文学的价值观及现实意义

西方国家的作家利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对生命或者生活进行描述和体验方式就是英美文学,而文学作用几乎都是作家经历过丰富的生活,然后所自己所经历、听过、体验过和西靠的观点进行整理,并且进一步加工和创新,对社会、家庭、人生的一种记录。而英美文学是利用一种有特色的方法对西方的现实进行描述,曾经有人说文学源于生活,但又远远高于生活,不能仅仅在历史中保存,可能真实性不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它所描述的事物和生活,是让没有经历过的读者能看到一些无形的内容。

英美文学能够让学习英语的人对英语更有热情,学习者在阅读那26个字母的各种组合中,在文中描述的各种经历和痛苦中,在对人物或生活的命运坎坷体会中,英美文学完全能够激发出学者的真实的没有丝毫虚假的渴求。

另外,英美文学对人的自我提高也有很大帮助,这也是其存在的有利基础。如果文学创作中描述了一种完美的生活或人物性格,这对读者就会有很大的激发,能够对其进行效仿。不仅如此,英美文学对培养人对美的追求也有很大作用,通过语言对真实的世界中人物、人性的特点、景观进行描述,作者的文笔能够表现出个人喜好,能让读者有决定的目标。

英美文学能够为人们带来急需的语言文化,文学家经常被人们称作语言大师,他们更擅长运用精简地、高效的、生动的途径展示自己的思想。例如乔叟、艾略特、拜伦、奥斯汀、雪莱等被人们尊称为现代文学大师,他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这种能力同时也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的。

英美文学能够建立起读者独特的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理性思考过程及理性观念。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研发与进步,新型媒体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当代的年轻人大多是利用网络去搜索自己想了解的消息,大多数人过度关注画面的美感,但是却缺少了运用语言文学获取信息的毅力。英美文学属于较为传统的纸质媒体,能够培养读者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取更大的理性思考的空间,坚持下去就会建立起理性思考的习惯。

结束语

通过英美文学,我们可以了解更加丰富的各国文化,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悟英美国家国家的美和丑,体会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愉悦。

参考文献:

[1]ing,AnalysingandTeachingLiterature[M]on:Longman,1998.([英]麦克·肖特.阅读、分析和文学教学[M].伦敦:朗曼,2008)

[2]沈莉娟.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J].科技咨询,2009(14)

[3]白巧灵;英美文学中的理性主义和黑色幽默及现实意义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

  >>>下页带来更多的英美文学的论文文档下载

  英美文学的论文文档下载篇2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语言翻译

一、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

大家都知道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言就是真个文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有学者认为文学与科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科学是通过各种数字以及一些抽象的概念表达出来的,而要想将文学表达清楚则需要有很高的语言艺术,通过这种语言上的艺术将作家头脑中的思维形象化具体化甚至是在脑海中形成图画,产生思维的共鸣。艺术的表达正是通过模糊的语言形象,将生活中的场景形象化和动感化。在文学作品作家根据自己的感情需要经常加入一些模糊语言,来达到一种意境高远的朦胧美使得整个语境向外延伸。

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应用方式多以模糊词语、模糊句子段落以及各种模糊的修辞手法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模糊的表达给读者制造出一种模糊的意境,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在作家行为过程中已经在模糊段落中做好的这个准备一旦读者计入这个段落的阅读,就会自然而然的激发起读者对上下文思考在脑海里形成各种联想。这种模糊的修辞方法能够唤起读者的内心的想象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使得文字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使得寓意更加的深刻和丰富。

二、英美文学中的模糊性特点

1、意象的模糊性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除了语义的模糊之外,还存在着意向模糊性的特点。一篇文章想要将感情表达的到位,除了精美的文字描述外,还需要融人一些有助于感情表达的意象,这样才能使感情的表达更加的生动具体。在将感情转化的过程中,意象的模糊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模糊的意象有助于其品味作者的真情实感。

2、意境的模糊性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很多作者会将对景色等自然事物的描寫加人感情的色彩,有的时候会采用不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这就构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已经的模糊性。模糊的意境其实是包含了作者的感情在其中的。模糊的意境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的空间。不同的读者会看到不一样的美。

三、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语言翻译技巧

当去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这种异国读物时,因为不同国家语言背后深藏的思维方式不同,要想真正读懂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语言就存在很大的困难,而模糊性语言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就要尽可能地把语言的模糊性体现出来,而要想使语言的模糊性在翻译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保持英美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体现原著的总体风貌,就要特别讲究对作品中出现的模糊性语言的翻译策略。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句型和语法结构常常由于作者知识储量和写作风格的不同而复杂多变,导致模糊性语言的翻译成为一项相对较难的工作。

因此翻译者要讲究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具体来说通过模糊对模糊、精确对模糊、模糊对精确三种策略来实现对模糊性语言的完美翻译。英美语言中如果一个单词是模糊的,通常汉语中能够找到与这个单词相对应的模糊性词汇,只要翻译者精通汉英两种语言,就能够利用这种对应关系,运用模糊对模糊的翻译技巧提高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促进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方面的交流。这种模糊对模糊的翻译技巧能够对词语进行准确转化,又省时省力,因此得到翻译者的青睐被广泛采用。

例如在 A Fellow-Traveler 这部著作中,文中的模糊性单词“ night ”被有些翻译者译为“傍晚”,从客观方面来说“晚上”和“傍晚”两个模糊词的边界并不是特别清晰,这种翻译就是利用了模糊对模糊的翻译策略,虽然从单纯的字面上看好像翻译得并不是太准确,但是从这部著作的总体风貌上来看, 这样的翻译其实更加能反映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更好地让读者去理解原文, 因此翻译者翻译的逻辑并无不妥,甚至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模糊对模糊的翻译策略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原文,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采用精确对模糊这样一种翻译策略。这种策略也大量存在于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之中,比如某作品中一句话出现“ hard ”这个词两次,翻译者在了解了整个故事的背景之后,将其翻译成“凄凉”和“惨淡”两个意思,这就是精确对模糊翻译策略的成功运用。 再比如对于 “ let melive years in heat of blood ”这个英语句子,翻译者在翻译时只有对其模糊化才能保持原文的美感,有位翻译者将其译为“我所追求的是显赫的人生”就非常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因为这种翻译充分考虑了整个故事背景。

还有一种和精确对模糊相反的翻译策略, 是用汉语中模糊语言来翻译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精确语言,即模糊对精确的翻译策略。 比如有的翻译者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具体数字翻译成汉语中的模糊性数字,“他是不讲信用的好手,吃几个字没什么大不了的。 ”原文中的“ Twenty ”在这里并没有被译为“二十”原作者只是想用它表示数量很小,如果译为“二十”这个准确的数字,反倒没有反映出作者的目的。 翻译者凭借着他对作品的理解和高超的翻译技巧,将“ Twenty ”这个精确的数字翻译成汉语中的模糊性词汇“几个”,保留了原作的原汁原味。

语言的模糊性是无法改变的,是人类所有语言的本质属性。 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我们不可能改变也无法忽视语言的模糊性,要了解熟悉这种属性,在遵循语言模糊性是语言本质属性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不断利用完善创新它,让语言的模糊性为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所用。 这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翻译者不仅要熟知中外历史文化及其差异,还要在作品的翻译中掌握原文作者创作的目的,对作品敏感、细节性的东西进行感知,利用模糊对模糊、精确对模糊、模糊对精确三种策略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语言进行翻译转化,让读者通过翻译了解到英美国家有别于中国但同样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又能使读者不因文化的差异理解作品有困难且保持原文的整体特色。

结束语

总之,语言的模糊性作为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现象,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必须重视起来并利用翻译策略对其成功进行转化。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出原文作者的写作手法,才能有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英美文学作品被翻译出来呈现在广大中国读者面前,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猜你喜欢:

1.英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

2.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4.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