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文化 > 关于文学的论文

关于文学的论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9W 次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教育、军事、经济、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极大地促进了这些领域的进步和快速发展。下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文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文学的论文
  关于文学的论文篇1

浅析基于CBI主题模式的英美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课程,一般由英美两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等分支课程组成,一直是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聚焦于各个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流派及其发生的社会、文化、哲学背景及各个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历来是人们进行语言研究的最佳素材,同理,英美文学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所在,是英语学习的绝佳素材。然而,国内英美文学教学仍以老师按照教学大纲介绍文学史,讲授、分析文学作品的传统模式进行。这种方式的弊端主要在于将文学与语言、文化割裂开来,不仅忽视和浪费英美文学的丰富内涵,学生所得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片段,无法形成宏观、系统的认识,缺乏深度;还浪费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提高语言水平的绝好机会。因此,本文试图将CBI主题教学模式引入英美文学教学课堂,旨在将文学与语言、文化打通,扩大此门课程的外延,加深此门课程的深度,着眼于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题模式的教学理念

CBI(content - 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又称“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围绕教学大纲组织教学,主要强调围绕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或信息组织教学(Richards & Rogers,2001:204)。这种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外语教学领域,倡导者提倡将语言教学融入某一主题或者某一学科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和语言学习融为一体。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取语言能力,学生能够在学习内容的时候更好地运用语言,以此提高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由于用此种形式组织的课堂教学对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容易激发学生通过目的语言思考、学习新知识,作为主导者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更好地融合起来。该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多种语言技能,而且可帮助学生掌握未来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知识(常俊跃,2009:41)。

语言学家布林顿在上世纪80年代将CBI进一步细分为了三种教学模式:主题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保护模式(Sheltered instruction)和辅助模式(Adjunct instruction)。主题模式主要指由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或多个主题,并据此开展教学及各种课堂活动。“把语言作为内容学习的媒介,内容作为语言学习的资源”(王幸,2012:126)。主题模式的优势在于:课堂活动设置和安排更加灵活、生动、多样,更好地满足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各种需求,能够吸引他们积极投入其中。

具体说来,CBI主题模式在实施时可以使用“6T法”:首先,立足于文学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确定主题(themes);其次,根据确定好的主题,确定教学内容(texts),此过程中除了现有课本,还包括依附于主题的相关补充材料;通过将一个主题细分为若干个话题(topics),从不同侧面对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避免教学流于空泛;此外,教学组织者还应该试图找出不同主题之间的线索(threads)及同一主题下若干话题之间的过渡(transition),线索可以将主题与主题有机连贯起来,使课程教学变为一个有机整体;而过渡则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同一主题下不同话题之间的自然转换。设置任务(task)是整个6T法则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与语言学习直接相关,主要指设计语言教学中开展的活动,通过此可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和检验。由于这种方法涉及的六个元素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皆为T,故称6T法。

2.基于CBI主题模式的英美文学教学基本流程

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将CBI主题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笔者基于CBI主题模式的教学理念和英美文学课程自身特点,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每学期计划学时为48,每周学时为3。现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册Part3莎士比亚第18号十四行诗(Sonnet 18)为例,引入CBI主题模式,教学基本流程如下:

2.1确定主题。主题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核心思想,基于CBI主题模式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多个主题展开。教师确定主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传统英美文学课程多以文学史为纲,将文学发展进程划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或流派,依次展开教学。然而,在我国现行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计中,英美文学课程的课时一般为一周2节至3节,课时十分有限,受此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涉及的内容只能是英美文学的极小一部分,或偏于文学史简介,或专注于有限的几部作品的分析,较为零散,学生难以窥见英美文学的全貌,学习热情不高。

以主题为纲展开教学则可避免这样的尴尬,将主题视为贯穿课程的核心思想,根据教材自身特点,考虑学生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笔者在《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学中以爱情、生命、家庭、宗教、历史、文化及政治这些普世主题作为教学主题,打破时间和流派的限制,使学生有机会领略同一主题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作家的笔下,在不同体裁文学作品中的异同;与此同时,对于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可归入不同主题中进行讨论,不仅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独木不见林的现象,使学生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英国文学,而且能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单个文本的理解。

第18号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主要赞颂了主人公的美貌,感叹韶华易逝,唯有文学才能使美永存。因此,笔者确定本单元的主题为生命(life)。

2.2课堂教学内容。在CBI模式下,英美文学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还包括依附于主题的阅读和视听说材料。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不同主题,选择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将大大增强英美文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材料:关于十四行诗的相关知识;相关阅读补充材料:关于生命主题的其他文学作品或选段;第18号十四行诗的三个不同中文译本;相关音频和视频材料。学生准备材料:关于生命主题的文学作品或选段。

2.3课堂讲解。在确定了整个课程将讨论的主题及相关文本材料之后,还必须对主题进行深化,并将不同主题串联起来,以期将整个课程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涉及6T法则中的“话题”、“线索”和“过渡”: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根据选定课文材料的自身特点,将每一主题细分为若干话题,并在其中寻找相关线索,以实现同一主题下不同话题之间及不同主题之间的自然过渡。具体到本单元教学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导入部分。主要可以分两个部分实施:①由主讲教师介绍十四行诗的起源、主要特征、常见主题及主要代表人物。十四行诗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本质上是一种抒情诗,常以抒发爱情、感慨人生为主题,重要代表为彼得拉克与莎士比亚。由此,可以将背景知识介绍中提及的“人生”和“莎士比亚”作为线索,巧妙过渡到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讨论环节。与此同时,学生的文学常识得以丰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讨论的文学作品。②播放根据该诗改编而成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从语言层面研读该诗。要求学生吟诵这首诗,找出该诗的押韵模式,为学生讲解该诗的相关语言点,如thou, thee和thy的用法与含义,要求学生找出该诗采用的语言修辞手法,为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扫清语言障碍。

第三,根据第18号十四行诗自身的特点,将“生命”这一主题具体分解为“莎士比亚如何在这首诗中表现韶华易逝、人生无常”、“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中外文学作品关于相似主题的讨论及异同”等数个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播放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配乐视频,组织学生对其中的生命观进行讨论,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比较。使学生不局限于英语文学本身,将讨论范围扩大至整个中外文学,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温习《哈姆雷特》中关于生存和死亡的著名独白,讨论莎士比亚如何从不同侧面对生命这一主题进行探索,加深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第四,由这首诗的讨论延伸至对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介绍,以此为线索,过渡到《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主题。

2.4课外任务。任务是整个6T法则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与语言学习直接相关,主要指在语言教学中开展的活动。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实际需要设计一些由个人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协同完成的任务,任务内容可以涉及上文提到的不同话题、主题的讨论,也可是文化、哲学、历史或词汇、语篇等与语言技能本身相关的内容。以此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估,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其积极性,并且锻炼其综合能力。

除了上文提到的授课过程中的讨论,教师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设置相关任务,以达到巩固和拓展的效果。如本单元教学中布置学生在课后翻译这首诗歌,然后欣赏由教师提供的不同版本的名家翻译,并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比较和评析,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分析、思辨能力。

3.结语

通过将CBI模式运用在英语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英美文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如下几方面取得明显效果:①利用文学本身蕴涵的丰富内涵,在保持语言技能训练强度的基础上融入专业学科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讨论的主题和话题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有本学科的知识又有跨学科的知识。②将文学作为语言学习素材,通过划分不同主题和不同话题,将语言知识系统化,内容和语言学习相结合,加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联系,有利于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深化。③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围绕研讨的文本,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个人及小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独立搜集资料,以及分工合作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将CBI模式运用到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在现有课程体系下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新模式。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文学的论文

  关于文学的论文篇2

浅谈基于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价值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重点发生改变,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更加侧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英语词汇、语法,让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英语成绩。大学英语不再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注重提高学生对英语的鉴赏、分析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准确分析英语课文的整体思路,提高学生的文章领悟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英美文学融入教学中,能够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英语教育的层次,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提高自身能力。为了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教学方式是当前广大教育者必须采取的措施。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课堂氛围不佳

与初中、高中英语教学相比,大学英语的节奏感并不是十分强烈。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太注重学生对英语单词、语法的记忆,而是将单词、语法放在英语教学的次要位置,更注重学生对英语文章整体结构与脉络的把握。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不同,让学生产生较大心理落差,导致学生在课堂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步伐,提高自身相应的能力。课堂氛围的缺乏是英语教师没有注重教学方式改革而带来的结果,学生缺乏课堂积极性,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缺乏活力,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在初中、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督促学生记忆大量英语单词及语法,打下扎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在大学英语中,教学的侧重点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将单词、语法的记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而是更加注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侧重点的变化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的,符合学生成长进步的需求[1]。

3.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精神比较懈怠,没有以往那样重视英语学习,导致自身英语能力的下降。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责任心还有待提高,在教学方式上还有待改革。但是在众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普遍问题就是教师难以真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采取高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大学英语教学的改善,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才能够促进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价值研究

1.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的发展步伐是永无止境的,大学英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必定会加快发展进度,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不仅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涉及学生对于英语文化及审美等的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能够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见识,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发展需要在英语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的东西,增强英语教育发展的动力,才能够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整体进步,更好地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2]。

2.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

英语学习不能仅限于表面的东西,还需要深入探究,才能够学到英语的精髓,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实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讲究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英美文学中,包含大量英语文学知识,通过学习英美文学,能够促进学生了解更多英美文化,深入探究英美文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历史及文化,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水平。高校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前途着想,还是提高自身文化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对语言的学习应该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其中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在英美文学中,对文学知识的探究能够使整个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活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如果只是一味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最终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下降。通过探究英美文学中的文学知识,就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其中乐趣,了解英美历史,促进自身不断学习与探究,增强自身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三、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能力不足

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英语教师具备较高素质,才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纵观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较好地将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合理融合的英语教师不多,导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阻碍了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也是阻碍大学英语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能力,才能够促进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完美融合。

2.不注重结合具体历史

英美文学属于历史发展的产物,需要结合具体历史,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未注重教学的严谨性,在分析具体文章时没有提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对于一些晦涩难懂、意义深刻的文章,就更加难以理解文中的具体含义,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在教学中不注重结合具体历史的教育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良好结合。

3.正确引导

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积极性的缺失,导致教学中存在教师主动性不足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难以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中。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英美文学,但是不注重在课后督促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补充学习,探究英美文学,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

四、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才能够实现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育的一体化。针对教师对于如何较好地将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育进行完美融合存在的不足性问题,高校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具体解决措施。为了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高校可以进行培训活动,通过系统讲解英美文学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具体方法等,促进教师对英美文学的理解。此外,可以通过定期考核,检验各个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针对需要提高的教师,进行进一步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注重结合历史

英美文学是历史的再现,通过在英语教育中引入英美文学,能够再现历史,促进学生英语文学知识的丰富。英美文学与历史息息相关,所以,在教育中就应该注重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分析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通过这种途径,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学习英美文学,给予自己一定的启发。此外,在融合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这些途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4]。

3.正确引导

正确引导是促进学生取得事半功倍学习效果的关键性措施,在促进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引导,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化,才能够被更多学生接受与支持。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外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推荐篇目,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定期进行检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做好记录,统一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1.关于文化方面的论文

2.关于文学的的论文范文

3.探讨世界文学论文

4.关于文学的学术论文